今天到寶藏巖取景寫作,
我聽都聽沒聽過這地方,
這裡會有寶藏嗎?還是會有意想不到的禮物?
今天就來解答我的疑問吧!
從學校出發到劍潭站坐了捷運轉了車坐到了公館站,
好不容易走到了寶藏巖,
可是不是我們要去的藝術村而是一間佛寺??
這間佛寺叫寶藏巖寺,
看了歷史發現這間佛寺年代非常的悠久,
比等一下要去的寶藏巖藝術村歷史更久,
所以,寶藏巖藝術聚落這個名字應該是來自清朝就在這裡寶藏巖寺吧!!
經過了寶藏巖寺,就到了寶藏巖藝術聚落,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彷彿從熱鬧繁華的都市到了一個寧靜祥和的鄉下,
在風和日麗的下午看著燦爛盛開的花,心情就更開心了。
寶藏巖聚落是一個一戶挨著一戶的聚落,
為甚麼一戶挨著一戶蓋那麼擠呢?
這就是一個很久以前的故事了。
這裡本來只有3、5戶人家,
剩下的高地都和軍事有關,
然後一直有被管制,所以外人不可以隨意進出。
當時是戰後時空背景下,政權的心都在軍事上,
到了1960後違建禁令鬆綁,
許多沒什麼經濟能力,
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的軍人與眷屬在政府的默許下,
開始在寶藏巖山頭建起自己的家園。
人越聚越多,地就這麼小,所以只能一戶挨著一戶,有地就蓋,
最後蓋滿了整個高地,將近200戶的人家。
聚落因為蓋在山丘上,裏頭小徑階梯彎來繞去起起伏伏的,
感覺很容易迷路,
但是寶藏巖聚落不會很大,
很容易又繞回來剛剛的地方。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在裡面一戶接著一戶逛的時候發現好多戶都是藝術家的工作室,
當然還有繼續住在這裡的住戶,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看到請勿打擾的牌子就要輕聲細語,
不要吵到居民。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那這裡是如何從違建聚落變成藝術村的呢?
這裡原本因為太過老舊又是違建要被拆除了,
但居民和台大城鄉所的努力才讓這裡保存下來
在2004年,這裡成為歷史建築,被保存了下來,
接著藝術家們進到這個社區,在荒廢的空房屋展開他們的藝術創作。
現在成為一個藝術家和原住民一起生活的聚落。
繼續逛逛這獨特的、與藝術共融的歷史聚落吧!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這棵長在岩石上的樹,不知道會不會斷掉。
走上去似乎是一間小食堂,但今天沒有營業。
走到一家賣著紀念品的小店
裡面有著各式各樣關於寶藏巖的文創商品,
還有專門騙小孩的冰棒。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邊吃冰棒邊休息邊欣賞風景,
吃完冰棒,
酷熱的暑氣都不知道去哪裡了。
走在聚落裡,還可以發現許多裝置藝術和壁畫,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也有好玩的東西,
像這位坐在椅子上的學弟,
就很性感。
如果想要體驗寶藏巖的生活,那就到民宿住一晚吧!
在民宿的落地窗可以看到高架公路、繁榮的都市和新店溪,
跟這歷史悠久的藝術村相比,
你更想在那裡生活呢?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走到聚落邊境了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這裡可以看到以前的廚房和廁所的遺跡。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可以清楚的感受一戶挨著一戶是甚麼意思了~
往山下走,
這裡還是有人自己種菜、養雞,
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,
從一隻豐腴的白雞,
就可以知道牠的主人對雞花了不少心血。
山腳下有一間寶村柑仔店,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裡面的商品五花八門的,
( á 圖片來源:Big Tree)
我也買了口香糖,因為看別人吃自己不吃,
感覺是自己買不起,
所以我也買一個點心。
那隻鵝乖乖地跟著主人去散步,
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地是哪裡?
寶藏巖旁邊的新店溪是我們的最後一站,
在這裡可以看到山巖上的聚落,非常的壯觀
這次來寶藏巖讓我知道它本身就是一個寶藏,
也有意想不到的禮物。
離開寶藏巖回到公館站搭車,
又回到了熱鬧的城市,
公館商圈的水源市場門庭若市、感覺物超所值呢!
不過十分鐘的路程,
歷史感的聚落和都市的熱鬧商圈就這樣並存著,
這裡的寶藏應該是它的歷史或是人們努力不懈得來的家園。